![]() |
领导关怀 | 学校简介 | 行政管理 | 教学管理 | 教研教改 | 学生管理 | 招生就业 | 党团工作 | 教学平台 |
日期:2013-12-09 | 阅读:5665 |
一、培养目标
贯彻执行国家教育、卫生工作方针,坚持以服务为宗旨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,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,德智体美全面发展,具有良好职业素质、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,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,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、保健、康复、健康教育等工作,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、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。
二、培养标准
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,通过3年学习,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、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,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。
1.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、基础医学、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。
2.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,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,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。
3.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,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。
4.具有规范、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。
5.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、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。
6.具有对急、危、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能力。
7.具有初步的病室和病人管理能力。
9.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,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。
9.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、伦理意识、法律意识、医疗安全意识,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、社会适应能力,有健康的体魄。
10.具有良好的医疗服务文化品质、心理调节能力,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。
11.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。
12.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、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方法的能力。
三、招生对象、学制与时间分配
1.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。
2.专业学制 3年。
3.时间分配 第1学期入学教育和军训l周,教学16周,复习考试1周;第2-3学期教学19周,复习考试1周;第4学期教学15周,临床见习4周;第3学年43周,其中毕业实习39周,长假2周,毕业教育1周,技能考证训练1周。
4.学时安排 每个教学周为5天,每天教学时数为6学时,每学时45分钟。
四、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
1.课程设置 由5种课程模块构成:基础课模块、专业课模块、专项实践课模块、选修课模块、毕业实习模块。
2.学分计算
(1)必修课程为基础课程、专业课程、专业实践课程、毕业实习。必修课程(毕业实习另计)17-20学时计1学分。
(2)选修课程为校定选修,每门选修课程计2学分,共计10学分。
(3)毕业实习(含见习)以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计学分,共计56学分。
五、教学课程内容要求
【基础课模块】
1.德育(144学时)
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、哲学与人生基础、卫生法律法规基础、职业生涯规划、政治经济学基础等知识,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职业观、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,具有法制观念,能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。
2.语文应用基础(74学时)
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,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,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,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。
3.英语(74学时)
主要内容是巩固、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,培养学生听、说、读、写的基本技能,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、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。
4.医用化学基础(34学时)
主要内容是护理专业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,旨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。
5.数学应用基础(34学时)
主要内容为护理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,旨在提高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。
6.体育与健康(74学时)
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,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,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。
7.信息技术基础(68学时)
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、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、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、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,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,具有文字处理能力,数据处理能力,信息获取、整理、加工能力,网络应用能力。
8.解剖学基础(102学时)
主要内容是人体胚胎发育概要,细胞、组织、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基本功能,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等,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解剖学基础知识。
9.生理学基础(60学时)
主要内容是生理学概述、细胞的基本功能、血液、血液循环、呼吸、消化和吸收、能量代谢和体温、尿的生成与排出、感觉器官的功能、神经系统、内分泌、生殖、衰老等,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生理学基础知识。
10.病理学基础(60学时)
主要内容是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、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,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理学基础知识。
11.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(40学时)
主要内容是免疫学、病原微生物、人体寄生虫等方面的内容,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。
12.药物应用护理(80学时)
主要内容是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、用途、用法、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,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药物应用护理基础知识。
【专业课模块】
13.护理学基础(194学时)
主要内容是护士素质与角色、护理学的基本概念、护理相关理论、护理程序、护理安全与防护,以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。
14.健康评估(60学时)
主要内容是健康史评估、心理评估、社会评估、身体评估、常用实验检查、心电图检查、影像检查、常用护理病历书写及资料分析、护理诊断等。
15.护理礼仪(20学时)
主要内容是护士仪表礼仪、护士行为礼仪、护士言谈礼仪、护士交往礼仪、护理日常工作礼仪等。
16.人际沟通(20学时)
主要内容是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、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、沟通的技巧、人际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、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护理人际沟通等。
17.内科护理(140学时)
主要内容是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、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、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、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、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、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、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、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等。
18.外科护理(130学时)
主要内容是外科学总论、手术的基本知识、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、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、麻醉病人的护理、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、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、损伤病人的护理,以及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等。
19.妇产科护理(80学时)
主要内容是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、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、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、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、围生期母儿的护理、异常妊娠孕妇的护理,以及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、计划生育等。
20.儿科护理(75学时)
主要内容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、小儿营养与喂养、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,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与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等。
21.心理与精神护理(45学时)
主要内容是心理学的基本知识、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、心理评估与治疗、心理护理、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等。
22,护理专业技术实训(实践教学110学时)
主要内容是生活支持护理技能、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、诊疗技能,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等。
23.急救护理技术(45学时)
主要内容是院外急救、急诊科设置与管理、重症监护、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、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病人的救护,以及常用救护技术及护理等。
24.社区护理(60学时)
主要内容是社区护理概论、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、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方法、家庭健康护理、社区保健、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,以及社区康复护理等。
25.老年护理(45学时)
主要内容是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、老年人健康保健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、老年人的健康评估、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、安全用药,以及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等。
26.中医护理(60学时)
主要内容是中医护理基础理论、药物疗法、针灸疗法、推拿疗法、中医辨证施护以及中医临床各科护理技能等。
【选修课模块】
选修课程 | 周时数 | 总学时 |
1.物理应用基础 | 2 | 34 |
2.生物化学基础 | 2 | 34 |
3.五官科护理 | 2 | 40 |
4.营养与膳食指导 | 2 | 40 |
5.护理伦理学 | 2 | 15 |
六、教学见习与毕业实习
(一)时间分配
第四学期安排4周教学见习。第五、六学期毕业实习共39周,根据专业方向不同具体安排如下:
医院实习39周:包括内科12周,外科12周,妇产科5周(病房4周,分娩婴儿1周),儿科2周,传染科2周,五官科1周,急诊室2周,手术室2周,供应室1周。
医院实习原则上选择二级甲等以上医院。
(二)目标要求
1.树立整体护理理念,以护理对象为中心,养成护理程序的工作习惯,具有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初步护理评估的能力。
2.具有正确、规范、熟练地进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的能力。
3.具有对临床常见疾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。
4.具有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与反应进行观察和处理的基本能力。
5.初步掌握急、危、重病人的急救原则和常用方法。能说出抢救仪器及监护仪的使用常规,并能进行操作。
6.具有巡回和配合中、小型手术的能力。
7.了解一般病室的布局和急诊室、手术室、产房、婴儿室、儿科病房、ICU病房和CCU病房的布局特点。
8.具有对人、出院病人进行一般卫生宣教和必要的健康指导的能力。
9.掌握护理文件中的书写格式与规范要求,熟悉医疗档案的管理。
10.掌握基本的护患沟通、交流技巧,在护理工作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、友好合作。
11.能初步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向个体、家庭、社区提供保健服务,并能初步进行健康指导。
12.熟悉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,具有保护个人和集体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。
七、考核
1.学生学习课程分为必修课程(包括毕业实习)和选修课程,所有课程均应参加考核,考核内容包括知识、技能、态度3方面。
2.必修课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2种,各门课程的考核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,跨学期课程按学期分别计算;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,未通过必修课程考核时,可补考2次获取学分。
3.选修课的成绩评定原则上采用合格与不合格制,个别科目根据需要可采用百分制,未通过选修课程考核时,可补考1次获取学分。
4.护理学基础等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均应进行技能考试,成绩单列。
5.毕业考试课程为护理学基础、内科护理、护理技能操作、外科护理。
6.护理专业学生须获得170学分及以上,同时通过毕业考试,准予毕业。